(1)早期阶段(20世纪60年代末-70年代中期) 准计算机的形式出现,采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,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。另外还采用了一些抗干扰的措施。软件编程上,采用了梯形图的编程方式。 (2)中期阶段(20世纪70年代中期-80年代中期) 微处理器作为程序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单元。还增加了算术运算、数据处理和传送、通信、自诊断等功能;在硬件增加了模拟量模块、远程I/O模块等各种特殊模块,并扩大了存储器的容量。 (3)近期阶段(20世纪80年代中期-至今) 两个趋势。其一是向体积更小、速度更快、可靠性更高、功能更强、价格更低的小型程序控制器方向发展; 其二是向大型、网络化、良好兼容性和多功能方向发展
STyle='text-align:CEnter;'>4328fddeeedf4327dc4e106875FC7fd0
(1)高可靠性 (2)应用灵活 (3)功能强、通用性好 (4)编程简单 还具有体积小、能耗低、质量轻、性价比高、省电等优点。
(1)数字量逻辑控制 (2)运动控制 (3)闭环过程控制 (4)数据处理 (5)通信联网
输入有机械滞后 用户程序执行、系统自诊断、I/O刷新要占用时间